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,我国老年腹股沟疝的患病率升高,由于对腹股沟疝的认识不足,许多患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没有及时治疗,经历着疝气带来的不适和疼痛。
一、什么是“疝”
“疝”,俗称“疝气”,主要表现为体表突出包块,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,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、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,包括腹股沟斜疝、腹股沟直疝、股疝,疝出物主要为腹腔内肠管或者大网膜,还有腹白线疝、脐疝、腰疝、闭孔疝等临床少见种类。腹股沟疝最为常见,占全部腹外疝的90%。任何人群均可发病,主要见于儿童、老年人,男性多于女性,腹股沟疝常见于男性,股疝常见于女性,特别是多次经产妇。
二、腹股沟疝是怎么形成的
腹壁肌肉强度降低,腹内压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。腹股沟区肌肉和筋膜薄弱,内有血管、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,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,再加上腹内压力增高(如慢性咳嗽、长期便秘、排尿困难、腹水、妊娠、搬运重物、婴儿经常啼哭等)因素的出现,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。
三、腹股沟疝有哪些症状
腹股沟疝的主要症状是腹股沟(大腿根部)或者是阴囊区有明显的包块。在早期,患者站立时包块自行突出来,特别是行走一段时间后,甚至用力大便、搬重物,包块可能会更大甚至疼痛,当平卧的时候此处的包块就消失。
四、疝气的主要危害
轻者在局部有肿块,偶有胀痛,重者可伴有腹部绞痛、恶心、呕吐、便秘、腹胀等症状。如不及时处理,部分突出小肠将由于血运障碍而坏死,更严重者导致感染,引起脓毒症,威胁生命。
五、如何治愈腹股沟疝
手术是治愈成人腹股沟疝唯一、可靠的方法。其方式有两种:一种是传统疝修补术,另外一种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,它们各有各的不同。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,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从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转向“最小损伤或无损伤”的“钥匙孔”微创手术。
传统疝修补术
传统开放手术需在腹股沟区做一个长约7-10cm的切口。术后恢复较慢,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,且疝复发风险高,术后大部分人疼痛感明显,甚至出现阴囊肿胀、长期伴有慢性疼痛感等,因此传统疝修补术已无法满足患者对疼痛感低,住院、康复时间短,复发率低的要求。
腹腔镜下疝修补术
经腹腔镜疝修补术(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orrhaphy, LIHR):其基本原理是从腹腔内部用网片加强腹壁缺损或用钉(缝线)使内环缩小。包括:
①经腹腔的腹膜前修补(TAPP):因进入腹腔,更易发现双侧疝、复合疝和隐匿疝。
②完全经腹膜外路径的修补(TEP):因不进入腹膜腔,对腹腔内器官干扰较轻,但无法发现对侧隐匿疝。
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
1.腹腔镜能够全面地查看病情,可以及时发现平时因没有发作而被遗漏的对侧隐匿性疝,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。
2.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、疼痛轻,恢复快、可发现隐匿疝、修补彻底和康复快等优点,尤其适合双侧疝和复发疝。
3.术后恢复快,术后6小时可恢复流质饮食,次日可以活动,术后一周便可恢复正常运动。这对于需尽快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尤为重要。
4.术后复发率低,并发症少,不适感轻。先进的疝修补技术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方法第一次术后1~2年因对侧疝而再次开刀的痛苦。
图1传统疝修补术切口 图2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切口
六、做完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
1.饮食
饮食不必有太多忌口,一般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即可进半流质,第二天可进软食或普食。
2.体位与活动
术后卧床期间鼓励床上翻身及活动肢体,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。
3.疝囊较大者术后会出现阴囊肿胀,可予芒硝外敷或毛巾抬高阴囊,减轻肿胀。
4.术后请注意保暖,以防受寒,以免引起咳嗽,一旦您剧烈咳嗽时可用手掌按压术侧腹股沟区,保护切口,减轻疼痛,避免复发。
5.用药指导
(1) 有慢性咳嗽或便秘的病人,给予化痰止咳药和轻泻药。
(2)术后输液时请不要随意调节滴速。
6.切口护理
术后请您注意保暖,以防受寒,以免引起咳嗽,一旦您剧烈咳嗽时可用手掌按压术侧腹股沟区,保护切口,减轻疼痛,避免复发。
七、出院后注意事项
1.活动指导:病人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,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等;
2.饮食指导:调整饮食习惯,保持排便通畅;
3. 防止复发:减少和消除引起腹股沟疝复发的因素,并注意避免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如剧烈咳嗽、用力排便等;
如果疝气不及时治疗,随着疝囊的增大,有嵌顿风险,治疗的难度与风险也会随之增加,一旦明确诊断,请及时就医。疝气不“善”,勿以“疝”小而不为!